特别关半岛·BOB官方网站注·记者探营新时代边关丨跨越山海寻找团圆的答案

  行业新闻     |      2024-09-05 15:52

  大自然就是这样千姿百态。春来未必暖,凛冬仍未散。春天,并非立春一过,就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而是要经过春寒料峭,才能迎来花红柳绿、生机盎然。这个等待的过程,是为了新的出发;这个等待的过程,也是为了内心厚积薄发的希望——等待又一次天暖、寒散,等待又一次踏入春的怀抱,走进团圆的故事中。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祖国东海之滨,星罗棋布的小岛上,纵横交错的群山上,座座观通站、雷达站营区中,团圆的故事一幕幕上演。

  就在元宵节前几天,几名探亲军嫂,登上了期盼已久的轮渡。这迟来的客船,让她们足足等了10多天。原来,她们特意从老家赶来,希望上岛与爱人团圆,却遇上了海上大浪。也许是好事多磨,又或许是团圆心切,天公终于作美,那天,驻地海域风平浪静,军嫂们登上轮渡,向着大海深处的海岛驶去。

  团圆在前方,希望在前方,春天在前方……除了这些登岛的军嫂,边关海岛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团圆:有“现在时”“进行时”,更有“将来时”;有亲人相聚、爱人相拥,亦有战友情深。今天,让我们走进东海舰队某旅,品味这些团圆故事。

特别关半岛·BOB官方网站注·记者探营新时代边关丨跨越山海寻找团圆的答案(图1)

  这天,驻守在小岛上的某观通站杨指导员起了个大早,对着军容镜反复整理军容,有路过的官兵看到后笑着说:“嫂子今天要上岛了。”

  走进家电一应俱全、窗明几净的家属房,闻了闻丈夫精心准备的鲜花,第一次上岛的刘翔宇高兴地说:“我太喜欢这儿了。”

  “你来的正是好时候。”杨指导员笑着告诉妻子,早年岛上条件艰苦,家属房在海风的侵蚀下,潮湿阴冷;如今部队对营房进行重新整修,新装了防潮板,再配上烘干机和智能家居电器,这才有了如今的“海景房”。

  刘翔宇打开行李箱,只见里面塞满了礼物。“这个腊肉你拿去给大伙儿分一下;这个护膝是我自己织的,你晚上睡觉戴上;这个药是爸妈专门给你买的……”

  望着沉甸甸的行李箱,里面塞满家人的关爱,想着妻子拖着这么重的行李从山东来到遥远的东海小岛,杨指导员的眼眶红了。夜晚,家属房透着温暖的灯光,新年的窗花昭示着小家团圆的喜悦——天涯海角的团聚,在明月的注视下如此动人。

  清晨,岛上官兵还在睡梦中,一级军士长张建明就从睡梦中醒来。按照约定,他叫醒了妻子和两个孩子,带他们去山顶上看日出,迎接海岛上的第一缕阳光。

  6岁军娃张溢岑一直吵着要来岛上看爸爸,不同于已经在念中学的姐姐张紫馨,年幼的溢岑还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父亲每年只有那么一点时间陪伴自己。

  一家人来到山顶,张建明说,这里是海岛上看日出的最佳观景点。站立在山巅,望着眼前喷薄欲出的红日,还有近在咫尺的雷达球,两个孩子忍不住惊叹:“这就是爸爸守护的大海。”

  迎着瑰丽的朝阳,张建明心中充满豪情。守岛20余年,这是属于他们一家难得的团圆时光,是那样的平常,又是那样的珍贵。

  近年来,该旅党委大力推进暖心惠兵工程,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好活动室、理疗室、儿童乐园,座座特色活动场所在高山海岛拔地而起。

  牵着丈夫和孩子的手,张建明的妻子罗雪梅心中思绪翻滚。这些年每次上岛探亲,她都有新的惊喜和发现:“你守在这个岛上,岛是你的牵挂,岛上的你是我们的牵挂。”

特别关半岛·BOB官方网站注·记者探营新时代边关丨跨越山海寻找团圆的答案(图2)

特别关半岛·BOB官方网站注·记者探营新时代边关丨跨越山海寻找团圆的答案(图3)

  凌晨2点,老兵郑凯摸黑起床,在黑暗中熟练地穿好衣服,朝战位走去。某雷达站值班室内荧屏闪烁,数据信号不断更新,值班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子屏幕处理信息。见一切如常,郑凯这才放下心来。

  这是郑凯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越是节日越不能有半点松懈。走出值班室,站在高山之巅,郑凯放眼远眺,仿佛看到了上的万家灯火,看到了家中正在酣眠的亲人。这一刻,他更加明白:对于军人来说,有一种团圆,叫作“近在心底远在天边”。

  郑凯所在单位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集体,曾被海军授予“艰苦创业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几年前,站里的侦察分队骨干人才青黄不接,考核成绩不太理想。

  郑凯临危受命,承担起分队的训管任务。他发现班长郭艺达个人能力较强,但与大家交流较少,经常一个人训练。

  “分队底子薄没关系,咱慢慢积累。”郑凯拍了拍他肩膀说,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干工作,这个家才会越来越好。

  郑凯将自己多年总结的组训方法倾囊相授,并根据性格特长、技术水平挑选出一批训练尖子,由郭艺达带领这些尖子去辅导基础较弱的同志。那段时间,在整个分队眼中,郑凯总是“最后一名”:一日三餐最后吃、晚上就寝最后睡、训练结束最后走……

  在郑凯的带领下,分队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在去年年终考核中,分队士气高昂,一举拿下全旅第一名的好成绩。郭艺达也因为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拿到三等功奖章的那天,郭艺达紧紧抱着郑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今年山上下暴雪,路被冰雪覆盖。每逢节日,也是站里战备任务最重的时候,雷达值班、维修维护压力大,郑凯是分队骨干,总觉得这时候回家心里不踏实。

  郑凯的妻子张文丹是一名高中老师,春节前他拨通妻子的电话:“今年岛上连续降雪,我有点放心不下,这个春节恐怕……”话音未落,妻子爽朗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家里有我你放心。”

  分队的点滴进步都被其他分队看在眼里,郑凯和妻子的故事渐渐被更多战友所熟知,影响激励着每一个人,他时常和身边战友说:“把站当家,奋斗为了站,也为了家。”

  晨光透着金黄洒遍林野,营区内火红的灯笼迎风轻扬。妻子寒假期间虽然没有登岛探亲半岛·BOB官方网站,但是寄给连队的礼物早已摆上了战士们的餐桌。“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申请休假回家与你团圆。”发完这条短信,郑凯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和家人团聚用餐的情景。

特别关半岛·BOB官方网站注·记者探营新时代边关丨跨越山海寻找团圆的答案(图4)

特别关半岛·BOB官方网站注·记者探营新时代边关丨跨越山海寻找团圆的答案(图5)

  晚饭时,一级军士长张建明带着在岛上探亲的家人,来到某观通站食堂。一进门,炊事员就给两个小朋友一人递了一根火腿肠。

  军嫂们发现,这次上岛,岛上又有了新变化:不仅有冰淇淋机、烤肠机,日常六菜一汤、荤素搭配,还有为大家健身需要专门打造的“减脂餐”。

  炊事班长李洋满脸自豪地跟每位家属介绍,观通部队常年担负24小时战备值班任务,如今他们结合因公误餐实际,开设全天候自助制作的“暖心食堂”。

  家在北方的军嫂擅长做面食,包饺子皮薄馅大,一口下去,满嘴生香;南方的军嫂摆盘精细,烹饪的菜肴赏心悦目;川渝的军嫂做得一手好川菜,麻辣的热油一浇,香味袭人……这次来队,她们纷纷走进炊事班,给战友们露一手。

  饭桌上,除了炊事班精心烹调的节日大餐,还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家乡菜整齐摆放。吉林军嫂王汐渟做的酸菜大骨、山东军嫂陈瑞雪做的德州扒鸡、辽宁军嫂李嘉美做的锅包肉、四川军嫂罗雪梅做的麻辣兔头……

  按照惯例,除夕夜的年夜饭,杨指导员要上战位给值班员送水饺。他的妻子刘翔宇主动请缨,让炊事班的小伙子们好好休息,由她为值班官兵煮水饺。

  伴着食堂电视机中传来的乐曲,刘翔宇熟练搅动着漏勺。这份送给“最可爱的人”的水饺,对这位军嫂而言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隔着朦胧的水蒸气,杨指导员望着妻子,一种幸福的感觉在他心间荡漾。

  心中真情,点点温暖,此刻在高山海岛汇聚,璀璨灯光在岛的对岸闪烁。万家团圆是军人所许,亦是军嫂心中所盼。

特别关半岛·BOB官方网站注·记者探营新时代边关丨跨越山海寻找团圆的答案(图6)

特别关半岛·BOB官方网站注·记者探营新时代边关丨跨越山海寻找团圆的答案(图7)

  临近元宵节的清晨,列兵郭一男与战友一同在海防线上巡逻。突然,不知是谁哼起站歌,紧接着从一人低吟转变为高亢合唱。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荒,从来不长一棵树……”悠扬的旋律回荡山间,让人思绪万千。

  郭一男仍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去年新兵下连,得知即将被分配到某海岛,他在上岛的船上用手机搜索信息时,无意中发现了这首歌。

  穿山越海,新兵们来到营区,高耸挺立的楼房映入眼帘,笔直的马路,整洁的环境,山上还开辟一块空地当作操场。已过晚饭时分,炊事班专门为新兵们准备了热乎乎的饺子。

  “手机网络推送给我的都是什么年代的老歌,早就过时了。”郭一男大口吃着饺子,在心里暗自嘀咕。没想到第二天,他再次听到了这个旋律。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站里的‘传家宝’——歌曲《战士第二故乡》,站里每一名新兵都要学会唱。”指导员的话,一字一句砸在郭一男心上。

  和煦的阳光斜照在脸上,海风也温柔地轻拍面颊,望着眼前的云雾,眼前的景象就像歌里唱的一样,“陡峭的悬崖,汹涌的海浪,高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

  学唱结束,一级上士刘钊瑞带新兵参观了站里的荣誉室。电视里播放着站里的宣传片,熟悉的旋律流淌而出。这一刻,小岛承载的历史穿越时空浮现在眼前——

  1958年,年仅19岁的张焕成应征入伍来到东海。这里是一座孤岛,常年云遮雾罩,岛上渺无人烟。官兵们爬高山、攀陡坡,劈山开路,把几百吨重的水泥和工具运上山顶,硬是在这里扎下了根。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焕成深受感动,写了整整3年,最终完成了这首《战士第二故乡》歌词的创作……

  刘钊瑞说:“老一辈观通兵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守‘天上不放过一只鸟,海上不放过一根草’的誓言。我们现在条件改善,更应该以岛为家,爱岛建岛。”

  如果说老一辈的故事,让郭一男触碰到这段跨越时空的红色历史,班长接下来带他去的地方,则让他心灵震撼。

  在这座小岛上,有一座独特的纪念石刻——一块镌刻着“向老兵致敬”5个大字并刻有海军船锚标志的石碑,上面刻写着历年退伍军士的名字。

  刘钊瑞介绍,每名军士离开这里时便会刻上他们的名字,这是荣耀的勋章,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曾经守卫的地方。

  相逢与告别之间,官兵与山海的守望故事在传承中延续。“想到以后自己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块石碑上,就瞬间充满了动力。”郭一男说。

  春节期间,站里要重新给这座石刻描红,这是一年一度与老兵们“团圆”的时刻。官兵绑好安全绳、爬上山坡、调好颜料,刘钊瑞把笔递给郭一男,笑着说:“交给你了。”

  那一刻,曾在海岛上坚守过的老兵好像都站在自己面前,郭一男感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本来还因不能过年回家有些伤感的情绪,瞬间荡然无存;那一刻,《战士第二故乡》仿佛也在耳畔响起,他终于明白,歌词中蕴含的精神永不褪色。

  “这里,是我愿意守卫的地方……”郭一男一笔一画,认真描摹着面前“向老兵致敬”5个大字,熟悉而悠长的歌声穿越山海,萦绕在心间。手机所有配件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