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包括哪三个部分主机包括哪些部分现在大家是卖一台激光雷达,亏一台激光雷达,这可咋办呢?一台激光雷达BOM成本在500-600美金左右,现在卖给主机厂价格也就高一点点,如果加上研发费用,基本都是亏损。
大家之前做机械式激光雷达,多少还能盈亏平衡,甚至盈利,现在做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1-2年内都别想盈利。
但是和国外的激光雷达公司相比,国内的公司无论从商业落地,营业收入还是公司发展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国外公司。
2022年激光雷达市场的格局是,在激光雷达技术储备方面,国外的公司还是占据领先;但是在市场化方面,中国的公司显然走得很靠前。
回想过去,可以看出,2016年到2021年是机械式激光雷达发展的黄金5年,而2021年到2025年则被称为车规级激光雷达的黄金发展期。
但如果你从2016年就听投资人的,全力投入固态激光雷达,估计这几年过得一定很困难。用行业人士的线年,只要说你是做固态激光雷达的,基本都能拿到融资,如果一听说你是做机械式的,投资人转头就走了,都没有功夫听你讲自己的公司规划。
特别是像行业的明星公司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线个兄弟在机械激光雷达行业做得呼风唤雨。到了2022年,他们2个兄弟在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行业依然风华正茂。
但是像图达通,一径科技,探维科技这些从一开始就选择固态激光雷达的创业公司,确实都经历过几次的生死,但是好在大家都熬过来了,终于在2020年的下半年看到了曙光,也都拿到了融资。
虽然现在固态激光雷达开始成为行业香饽饽,但大家都知道,表面虽然看着光鲜亮丽,实际的情况可能每家都有各自的忧愁。
特别是面对主机厂对激光雷达的预期越高,各家激光雷达公司反而更谨慎,因为车这东西,不像别的,如果真的因为激光雷达出事,那可不是笑着玩的。
目前阶段,在生产制造和激光雷达软件算法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产品良率,还面临很大问题。制造工程俨然已经变成了每家公司最头条的一道坎,除了产品的稳定性外,算法层面也没有几家能真正做好的,一方面和现在激光雷达的性能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产品的稳定性有关。
所以现在大家最好的策略是找一家软件能力强的,销量大的,先服务一家,等把一家的问题都解决了,再做第二家就会驾轻就熟,而且会轻松很多。
如果一上来就铺好多家,势必会分散公司的人力和精力,更可怕的是,各家的问题还都不一样,如果既有商用车,又有乘用车,既有SUV,又有轿车,那问题可就更五花八门了。
看看现在的激光雷达上车情况,可以发现2022年禾赛的出货量预计会是最多的,预计能达到10万台左右,图达通排第二,预计能达到7万台左右。而这2家公司都是紧紧地抱住一家强悍的主机厂。
图达通紧紧抱死了蔚来,当然也会有人说,那是因为图达通找不到的定点公司了,但是目前阶段,如果能把蔚来服务好了,就已经很优秀了,打造一个标杆产品,把产品和算法打磨的更成熟,要远远重要于多找一些定点公司。
加上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本身研发能力和基因就很适合创业公司,所以蔚来和图达通的合作,对于目前阶段的图达通而言,受益匪浅。蔚来这么照顾图达通,一方面是因为蔚来是图达通的股东,从2018年开始蔚来就投资了图达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2个老板都是北大的校友有关。
禾赛则抱紧了理想。不得不说禾赛这家公司真是神相助,之前理想本来是打算用家激光雷达的,但是最后因为各种问题,阴差阳错最后定点了禾赛。
禾赛瞬间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无论从制造水平,还是市场声量方面,完全重现了在机械激光雷达行业的辉煌。不得不说,禾赛团队确实很厉害。
从固态激光雷达发布,到量产,再在大规模上车,只用了一年时间,相信禾赛团队过去1年应该很拼命。禾赛自公司成立以来,在质量管控方面应该说是行业数一数二的,这可能也是理想看上禾赛科技的原因。
速腾聚创作为固态激光雷达最早推出的公司,本应该在2022年遥遥领先,但是在量产上车方面却并不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合作的主机厂,大多都选择选配,而不是像理想和蔚来一样,上来就是标配。
标配的话,不管激光雷达最终性能怎么样,吹出去的牛总要兑现,车企只能先上车,后期再通过OTA算法更新升级。也有很多人戏称,现在有了软件升级,大家都可以把没有做完的半成品卖给消费者了,美其名曰,后续可以通过OTA升级。
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本身就特别喜欢选配,速腾聚创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小鹏,因为G9发布会的失误和迟迟没有早点上市,导致2022年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上车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当然这也和激光雷达的价格有关,从最初小鹏P5选择大疆览沃,再到G9选择速腾聚创,小鹏可能优先考虑的是价格。毕竟图达通的光纤1550nm的激光雷达比市场价要高个1000块钱,而禾赛的芯片128通道也比MEMS价格贵。
加上合作的上汽智己和广汽埃安都是选配,或者说后续可以加装激光雷达,这样就导致一旦激光雷达有点小瑕疵,大家就会犹豫要不要上,和标配硬着头皮上,完全不一样。
未来1年,速腾聚创的出货量可能和小鹏是紧绑定关系。因为目前市场上,能上车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大都在30万元以上,而在30万元以上能有大销量的国产车型,本身就不多。蔚来,理想,小鹏三家是最有可能破万的高端车公司。
一径科技虽然现在还没有拿到定点,但是像小鹏,百度,上汽,东风等都投资了这家创业公司,而且与其定点传闻更多的广汽也是其潜在的定点客户。
但是对于一径科技而言,还是要慎重地选择定点公司。选择的公司首先要自研能力强,像传统主机厂而言,他们在与激光雷达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肯定比新势力多。因为对于新势力而言,他们更激进,更大胆,特别是在高端车方面,也最能让消费者认可。
一径科技在行业里有小速腾之称,公司确实和速腾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投资人团队,就可以看出,都喜欢建立自己的产业链生态。
而像禾赛和图达通,则并没有太多的主机厂投资,也就没有自己的庞大的生态,这就要求他们只能用产品说话。但是不得不说,对于复杂的汽车圈,生态还是很重要的,至少大家是穿在一条裤子里的人。
国内的公司虽然很卷,但至少还可以拿很多订单,可以积累工程制造能力,虽然每台激光雷达有亏损,但是可以通过融资,或者业务进行弥补,这样保证了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养活庞大的公司团队。
但是对于国外公司而言,大家现在卷的不是价格,而是没有定点公司,即使有定点公司,产品也还没有到完全定型SOP的阶段。
而依靠融资的那几亿美金,完全裹不住,大家的现金储备越来越少,但是定点量产还差2-3年,根本没有办法给投资者交代。所以大家纷纷选择了合并,退市,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了,更别说在战场上拼杀。
国外的公司大家可能更多还是停留在实验室,办公室里面研发产品,别说建产线,定点都还没拿几个,大家都在思考着激光雷达产品性能如何更稳定,设计尺寸更小,性能平衡性更好。
虽然国外的激光雷达公司,也看到了国内智能汽车的发展,纷纷选择在国内设立子公司,但是基本都没有拿到多少市场份额。
究其原因,还是中国的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从给主机厂的报价,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激光雷达公司太彪悍。国外的公司在看到报价时,只能自己讲道,我们的价格很合理,希望大家保持理性。
而且国内的主机厂更倾向于扶持自己的本土供应商,像蔚来投资了图达通,百度投资了禾赛,一大堆主机厂投资了速腾聚创和一径科技,国外的公司更多是在美国上市,和国内的主机厂基本没有什么交集。
所以对于中国的主机厂而言,在国内外技术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肯定会率先扶持和支持本土的供应商,同时再投资一点,也享受一下资本带来的回报半岛·BOB官方网站。
回顾本轮全球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中,中国企业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和中国的政策,企业的锐进有很大关系,与之对应的产业链也都风生水起。国外的自动驾驶公司和激光雷达公司则是一脸懵,完全适应不了中国公司的节奏。
无论是在高级辅助驾驶方面,还是在智能硬件方面,都感觉和中国的公司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市场中。由此导致像激光雷达公司Ibeo破产,Ouster和Velodyne合并,Quanergy退市,Argo AI被分拆等等。
毋庸置疑,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全球公司,在中国设立与智能驾驶相关的子公司,来跟上中国智能驾驶发展的软硬件迭代速度。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对于激光雷达行业而言,虽然大家都在亏损,但可以通过板块的激光雷达营收来相互弥补。而且现在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主机厂的合作也可以促进激光雷达公司的产品设计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
通过和中国主机厂的合作,打造全球的竞争力,国内产品可以部分亏钱,然后通过出口到国外的产品来实现盈利。从目前中国公司的落地和产能能力而言,未来一定会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大规模地出口到国外去,风靡全球。